顺势而为 勇担责任 发挥优势 学校召开“五水共治”专题工作研讨会

文:发布时间:2014-01-22来源部门:

1月20日,学校召开“五水共治”研讨会,校领导、系院教授专家共商举措,给“学校为‘五水共治’做些什么”献计献策。
水利系陈晓东主任是我省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专家,他经常受邀带领团队深入基层为我省水利建设把脉问诊。当谈到当前“五水共治”的形势与任务时他深有感触,提出要通过加大人才培养、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建设治水示范校园等多管齐下,抢抓治水机遇,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中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省水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闫彦教授长期从事浙江水文化研究。她高屋建瓴地从解读浙江水情和当前“五水共治”的基本情况出发,为学校、院系今后如何更好地为“五水共治”献力出谋划策。
科技处处长周铭教授大胆提出“对接五水,凝练学科方向,做强水利学科”的设想。她鞭辟入里分析当前学校在学科建设和科研科技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从平台建设、项目提升、科研服务、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
“培养‘五水共治’的生力军和排头兵,服务建设浙江。”学工部部长黄正福开门进山抛出主题。黄部长说,此前学校围绕浙江水情教育这一主题,在校内校外开展系列活动,取得对内培养学生爱水情怀,对外扩大学校影响力的双收益。今后,学校还可以“坚持三个结合(学科优势与水利行业背景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围绕四个重点(普及水知识、强化学生水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抓好学生爱水行为养成、以线覆面形成社会效益),实现五个一(听一堂水文化课、参加一次宣传实践活动、参加一次志愿活动、参与一次调研活动、参加一个科研项目)”,来培养我省水利人才,服务“五水共治”。
后勤管理处朱建良处长立足于节水型校园建设,总结了学校在“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朱处长坦言,虽然学校在节水型校园建设中走在全省前列,但许多地方仍有提升空间。下一步学校应加大投入,深化节水型校园建设,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示范。
市政系沈必文主任从“治污水”、“保供水”两方面,对学校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的发展方向提出新见解、新思路。
会上,叶校长发言。他从分析古时的“九龙治水”出发,指出当前学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的综合集成优势,利用交叉学科背景、多样性人才等资源,合力并举干好“五水共治”这件大事。
符书记作总结,他强调全校师生要充分认识“五水共治”对我省经济发展及我校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他要求,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中重视调研工作,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方面对口政府部门、基层水利单位需求,加强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密切联系;鼓励跨学科组合、跨系部组合,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校友资源、社会口碑,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加大校园水环境建设力度;利用好水文化教育平台,深入研究,做精做强水文化特色。
顺势而为,为“五水共治”工作发挥积极作用是我校责无旁贷的义务和使命。这不仅是对学校办学水平、科技水平的一次大提升、大检阅,更是学校长远发展的新契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吹响了水院全员、全力投入“五水共治”工作的集结号角。
全校在校校领导、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