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提升素质 在研讨中达成共识——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中心)举办暑期后勤工作研讨会暨“创先争优”活动暑期读书会

文:发布时间:2010-08-20来源部门:

      为提升“2050”核心员工素质,使其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8月17日至18日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中心)举办暑期后勤工作研讨会暨“创先争优”活动暑期读书会。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中心)班子全体成员及“2050”核心员工代表50余人参加。为使研讨会(读书会)更具实效,会议针对性地设置了姜翰照副校长《“创先争优”活动的四个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专题讲座和后勤管理处朱建良处长《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努力适应学校发展》主题报告。在后勤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陈珍银的引领下,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了中央、浙江省、学校党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相关文件。会议专门组织与会人员,围绕姜副校长提出的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中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十个抓手”,如何全面落实朱建良处长提出的“七个要求”开展了专题研讨。通过聆听讲座、报告,学习文件,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提高“2050”核心员工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
      后勤管理处的成立,表明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迈出了新的一步。“小机关大实体”向“小机关多实体”转变,更加适合后勤工作适应学校发展的实际。在这职能调整之际,后勤人更加需要振奋精神,需要思想观念提升和刷新。姜副校长亲自“开方”,全面开发、启迪思维。
      8月18日上午,会议分组讨论现场,与会人员纷纷围绕“专题讲座”和“主题报告”发表感想。
      作为分管校领导,姜翰照副校长历来重视对后勤“2050”核心员工的培训,校领导与“2050”核心员工座谈、授课每年都安排一到二次。这一次姜副校长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讲了很多具体工作,他提出的“创先争优”活动的十个“抓手”处处都和实际工作紧密相连。
      后勤工作是学校发展的支撑,后勤人地位不高,责任重大,后勤管理人员的能力直接关系着学校后勤改革思路、精神的贯彻落实,关系着学校发展大局。姜副校长在专题讲座中结合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中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际,归纳出“十个抓手”——“创先争优”关键是创和争、精细管理、优质服务、队伍建设、软环境与品味、平安校园建设、节能减排工作、做好规划、廉政建设、狠抓落实。其中,“创和争”要求目标明确;精细管理要求在前几年“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升级,用数据说话,要及时、准确、全面、动态地掌握各项数据;优质服务要求常态化,内容要与时俱进,要有新载体,做好服务系部、服务师生“双服务”工作;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新人老人要协调;注重软环境建设,提升服务品味;做好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科学性;抓好落实是关键,做到四个明确:中心任务明确、责任主体明确、质量标准明确、完成时间明确。
      对于每一个“抓手”,姜副校长都运用大量后勤工作的案例进行深入阐述。实际上,这十个“抓手”,都是从后勤工作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姜副校长提出的这十个“抓手”,正是为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中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明确了努力方向。
      后勤管理处朱建良处长针对姜副校长的十个“抓手”提出了七个要求:一是提高认识、强化责任;二是正视不足,加倍努力;三是锁定目标,抓好结合;四是完善机制,丰富载体;五是突出重点,培育特色;六是探新模式,敢于实践;七是注重宣传,善于总结。
      他指出,深入扎实地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既是党中央交给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我处深化“优质服务”常态化工作,发挥党员、“2050”核心员工先进性和重要作用,推动后勤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的内在需要。同时,还应使之真正成为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好从 “小机关大实体”向“小机关多实体”转化的有力抓手。正因如此,我处全体党员、“2050”核心员工,对推进和深入开展好这次“创先争优”活动,都负有必须切实担负好的重要责任,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立足各自的岗位,共同把我处的“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
      他强调,尽管在后勤服务总公司“小机关大实体”实践中,在深化后勤改革中,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然而,与“让领导放心、让师生满意”的后勤工作目标、要求相比,与先进的兄弟院校相比,与广大师生对后勤改革寄予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只有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主动积极地去加以克服和改进,后勤管理服务才能上层次、上水平,“创先争优”活动才能取得实效。
      对于这次暑期研讨、读书会,与会人员感觉到“非常解渴、收获丰厚”。纷纷表示,姜副校长的专题讲座点亮了我们的思维,开启了我们的智慧,激发了我们的热情。
      本次会议的另一大成果是发布了后勤服务总公司暑期工作论文集——《成长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