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之美。自古以来,中国流传有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山水诗,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建设美丽中国,传承水文化,更好的保护我们的水资源,为此我校水利工程系、图书馆和中国水利博物馆共同策划举办“美丽中国——水景名画织锦画巡展”活动。
中国水利博物馆是水利部直属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为宣传人民群众治水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成就,弘扬水利精神,传承水利文化,普及水利知识,促进水利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成绩。本次活动是我校同中国水利博物馆的首次合作,充分利用好校馆合作的大平台,对于更好地推进我校水文化的建设、宣传、交流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6月7日下午,我校水利系陈晓东主任、图书馆张义军馆长和中国水利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处的涂师平处长就举办本次活动的细节进行了详细的商讨,并对各自水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一致肯定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
本次活动展品由获得“中国书画刺绣陶艺进军米兰世博”传承创新大赛特别奖的海派绣画传承人叶伟娜,采用江南水乡的桑蚕丝原料,融汇顾绣、苏绣、织锦等传统技艺,将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包括江山如此多娇、长江万里图、富春山居图、姑苏繁华图等名画,通过电脑数码高仿真技术复制而成。这些水景名画织锦画作品,画面光泽鲜活,采用传统工艺——绫绢装裱,具有赏心悦目的文化审美价值和收藏展示价值。
作品简介:
1、长江万里图:
张大千七十岁作于1968年,当时他正移居巴西,思乡心切,就通过自己的画“卧游”祖国山河,聊解乡愁。 张大千是四川人,在这幅长卷中,他以四川省为起笔,开卷是都江堰的铁索桥,接着,长江奔流而下,越三峡,过江陵,纳百川,最后投入大海的怀抱。
此长卷近二十米,画面布局宏大,气脉流贯,繁复变化却又浑然天成,显示了画家深厚的功力,也表现了画家气吞山河的胸怀与气度。在技法上,这是—幅泼墨泼彩画,既采用了传统山水画的破墨、积墨、泼墨等技法,又融汇了西方绘画的泼彩法,形成了“泼写兼施、色墨交融”的风格。
2、姑苏繁华图: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擅长人物、花鸟草虫的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用了24年时间创作了一幅名为《盛世滋生图》,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反映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又名《姑苏繁华图》,进献乾隆皇帝,以赞乾隆盛世。这是继宋代《清明上河图》后的又一宏伟长卷,全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比《清明上河图》还长一倍多,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作者自西向东,由乡入城,重点描绘了一村(山前)、一镇(苏州)、一街(山塘)的景物,画笔所至,连锦数十里内的湖光山色、水乡田园、村镇城池、社会风情跃然纸上。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2000余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余栋,各种桥梁50余座,各种客货船只400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