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为光荣的‘水院’教师之际,我郑重宣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9月1日上午,教学科研综合楼A407传出铿锵有力的誓言声,2015年学校新进人员入职培训开班仪式在此举行。校党委书记符宁平,副校长邹冰,党委委员、人事处处长王伟英等出席仪式。自此,新一学年的青年教师培训拉开了帷幕。
系列培训渐成体系,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学校青年教师系列培训包含新进人员入职培训和青年教师校本研修培训,由人事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特别是新进人员入职培训中,党委书记符宁平连续两年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分管人事工作的副校长邹冰带领新进人员庄严宣誓并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叶舟校长每次都亲自主持召开新进人员座谈会,细心倾听新进人员的心声。党委副书记沈建华,副校长、二级教授李建设和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徐金寿等校领导每次都亲自为青年教师开设专题讲座,分别从校园文化建设、教师职业素养与能力培养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向青年教师传经送宝。
与此同时,系列培训得到了教务处、科技处、宣传部、办公室、财务处、等诸多部门的协同配合。在人事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统筹下,各个部门先后举办了校园文化、校史校情、安全教育、人事人才、财务运行、科技服务、教学管理、素质拓展等多场专题讲座和活动。结合学校SWH-CDIO 人才培养特色,逐步构建起了职业核心能力、教学基本技能、专业理论素养、专业实践能力和国际化素养五大模块培养内容体系,辅导讲座、专业研讨、案例分析、观摩会诊、主题沙龙、导师结对、选派国(境)内外培训、访学访工、挂职锻炼等多元培养方式体系,统一管理和部门协同、分级分类培养相结合的青年教师培养运行机制。
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培育特色文化的认同感
作为省内唯一一所以水命名的学校,秉承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特色水文化教育已成为学校专业教育之外校园文化建设的至重追求。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培育青年教师对特色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是系列培训的重中之重。
为此,新进人员进校之初就安排宣誓仪式、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和师德横幅签名活动;宣传部为新进人员开设了校史校情专题讲座,并带领新进人员参观校史馆;符书记在开班仪式中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回顾了学校发展的坎坷历程,阐释了“博学求实”校训和“自强、务实、尚德、求真”学校精神的内涵;浙江大学客座教授道觉老师应邀与广大青年教师畅谈“传统文化与师德修养”;学校82届机械1班优秀校友、全国先进工作者奕永庆返校与青年教职工共话如何通过报效社会、服务群众之心和自信自强不断进取的努力取得成功;“2015最美教师”、浙江大学首届教学名师、浙大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苏德矿教授亲临我校,为青年教师上了一堂《我的教学六字经:懂、透、精、趣、情、德》,将他毕生的教学和育人经验倾囊相授的同时,更传递了他的爱生之情。
启迪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创业创新意识
为了让新进人员在职业生涯开端便做好个人职业规划,也为了让新进教师以最佳的精神面貌站上讲台,学校基础社科部王丽副教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经济与管理学院李霞副教授也为新进人员奉上了一场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教师职业礼仪专题讲座。在深谙教学之道的一系列专家名师们启迪下,新进人员的职业生涯就此开启。
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校升本后,实际上是开始了又一次新的创业历程,面对国家形势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支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师资队伍势在必然。因此,2015年青年教师系列培训重点增加了创业创新教育的内容,并邀请到“中国创业教育第一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教授和国内领先的高校创业教育服务提供商——中创教育董事长徐俊祥等专家,来校为青年教师开设专题讲座,从创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法与课程研发等多角度剖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介绍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和路径。
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发挥“双导师”的传、帮、带作用
今年,我校被省教育厅列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相对于传统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本科院校而言,更加注重实践性、应用性,迫切需要一支既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针对2015年新进教师,学校安排了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为充分发挥德艺双馨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助讲培养期间,二级学院为每位培养对象确定1-2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龄5年以上的优秀指导教师,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青年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让他们尽快掌握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适应高校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观摩课共计6门,观摩课主讲教师由教务处根据教学评价和学生评教等指标推荐,课程涉及学科范围广泛。第一阶段是教学示范,第二阶段是督导点评和交流,第三阶段是青年教师通过填写听课登记表反思听课体会,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取长补短。
学校还通过政策引导,积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业、研究机构等校企、校地合作单位进行脱产实践锻炼,跟随合作单位实践导师开展专业实践活动,或者跟随技术服务导师从事横向技术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学校已安排2015/2016学年进行专业实践锻炼的青年教师20余名,并在近期对2014/2015学年开展专业实践锻炼的48名青年教师的锻炼情况进行了总结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