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还是湘湖大?哪个的蓄水量大?”“浙江有多少座水库?多少座水闸?多少座泵站?”
12月11日,校思政育人品牌栏目“校长下午茶”在从游咖啡馆推出新一期活动,校党委副书记严齐斌用几个问题打开了与学生座谈交流的话匣子。在2个小时的交流中,严齐斌通过细数浙江水利建设30年之“变”,引导学生透过数据和故事感受水利人之“不变”。
亮数据知家底 水分子要知水懂水
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8条主要河流中有6条独流入海,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00立方米左右,未达全国平均水平……交流伊始,严齐斌亮数据、摆事实、说问题,从浙江省地形地貌、流域分布、水资源概况等方面跟学生们盘点了浙江省水情的家底。
严齐斌认为,水院的学生,无论学的是什么专业,都必须对“水”有所了解,要知水、懂水。这是水院学生的特殊印记,是作为一个水分子与生俱来的基因。学校以文化人、以水育人,要通过普及水情知识,使水院的所有学生达成知水、懂水、节水、爱水、护水的共识。
说变迁看巨变 水分子要知史明志
“浙江省水利建设史,也是一部治河史、治江史。”作为一个在水利战线上工作近30年的老水利人,严齐斌见证了浙江水利建设的变迁。从八九十年代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乌溪江引水工程”,到21世纪初的环境水利、民生水利、资源水利建设导向,再到今年涉及水利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座学生循着清晰的历史轨迹了解了不同时代水利人为着共同的目标所做的不同努力。
“干水利是容易‘挨骂’的,也是幸福的,”严齐斌说,“我们要本着造福民生的目标,干好‘幸福水利’。”
国教学院商英19-2 班的王歆然说:“听了严书记的分享后,我认为出色的过去可以催生更加出色的未来。我们应当牢记‘水利人’的使命与担当,勇于负重前行。”
讲故事话初心 水分子要知责有为
“啥时候在学校能喝上来自千岛湖的有点甜的自来水?”“农水专业和水工专业,哪个就业前景更好?“城市防洪最大困难是什么?”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严齐斌则通过娓娓讲述“清理基坑”“菲特台风”等故事,告诉大家,“水利建设是水利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水利工程质量必须精益求精。”“不怕没有需求,就怕不肯吃苦。”“干水利必须静得下心、沉得下去。”“水分子一定要秉持新时代水利精神,做一个内心富裕的人,力所能及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水利学院水工专17-2班的王稳豪说:“身为水院学子,就应该知水、懂水、爱水。一个优秀的水利人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神。”
经管学院国商18-1班的沈梦娇表示,下午的分享让自己觉得水利不仅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青年学子要学习水利人勇立潮头行千里的精神,坚守水利人的初心与使命。
展未来谋发展 水分子要立志奋进
以史为鉴,立足当下,面向未来。针对同学们关心的水利行业的发展前景问题,严齐斌指出,今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了“建设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浙江省委提出了“大力推进‘幸福河’建设”的要求。省水利厅厅长马林云提出要“让幸福河滋养浙江大花园”。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给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袤的天地。
严齐斌勉励青年学子: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学好本领、抢抓机遇,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材,在新时代水利事业中书写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