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大学办学的能力和水平。这就对新时代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书育人水平、推进思政教育等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驾护航。
师德师风是第一标准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情操水平、人格品性修养上有更高追求。浙江水院坚持将师德师风放在首位,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和习总书记关于“好教师”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构建长效机制
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师德师风考核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教师队伍的引进培养、考核评价等工作;出台《师德师风考评办法》《师德考核负面清单》等系列规章制度,积极构建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有效监督、奖惩并举和权益保障“六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将师德师风要求全面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当中,在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职务晋升等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连续两年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则调离教师岗位。
二是加强仪式感教育,积极打造清正教风
在入职培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中专设师德师风教育环节,每年组织新入职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宣誓,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在教师节、开学典礼等节点精心策划优秀表彰、秩年逢五逢十纪念、教师寄语等活动,唤醒教师情感体验,触发教师行为自觉,增强“教书育人”荣誉感、成就感和自豪感,为情怀教育打造情怀之师;利用水文化清廉元素,开展沉浸式清廉文化教育,打造“清廉从教”清正教风。
三、加强典型选树宣传,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积极开展组织“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典型选树活动,树立教书育人良好形象,弘扬师德师风新风正气;通过校报、校园网、微博微信等广泛宣传师德先进、三育人先进、党员教师等,传播好声音,弘扬正能量,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引导教师、党员向先进看齐,立足岗位、担当作为。
教书育人是本分要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要力量和根本依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与本分。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教师都要坚守好课堂教学育人的主阵地,把站好讲台作为基本追求,把提升教学基本功作为一门毕生研习的功课。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使教师紧跟时代、贴近学生、联系实际,有能力写好每一份教案,有水平做好每一份课件,有情怀对待每一名学生,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实到每一堂课。
一、谋划教师队伍布局,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和活力
出台《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意见》,从战略高度谋划教师队伍建设战略布局,确立教师队伍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优先地位;积极盘活资源,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利用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等教育评价的指挥棒,通过政策良性导向引导教师积极自觉投入教学,激励教师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真正把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
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的立体化培养体系,实现各类人才培养项目、对象、措施间的衔接;实施“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名师培育工程”,完善模块化培养内容体系、多元化培养方式体系、协同化培养运行机制,促进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积极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持续推进教师发展中心、名师工作室建设,拓宽教师的培养方式和培养路径。
三、打造“双师双能”队伍,提升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实施多元评价的教师考评制度改革,对专业课教师明确“双师双能”要求,鼓励公共课教师成为“双师双能型”,“双师”每5年应重新认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选聘企业高级工程师、人力资源主管等参与课程改革;组织“百名博士”赴企业研发生产一线、入行业建设管理一线、进院所研究创新一线、到地方政府工作一线开展脱产蹲点技术服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
思政教育是灵魂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特别是在当今国际形势波谲云诡的情况下,学校“不是象牙塔,更不是桃花源”,而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争夺接班人的主战场。因此,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是反映时代理论的课程,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回应学生期待。
一、建强思政教师队伍
学校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深受学生喜爱、能够启迪灵魂、具有“人师”风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完善辅导员工作室机制,提倡辅导员人人进团队;探索建立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管理和评价制度,推动思政队伍在课题申报、论文评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提升思政课程质量
实施“思政理论课质量提升工程”和“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创优行动”,将思政理论课纳入学校重点课程建设,推行思政理论课专题化教学,推进思政课教改项目,引导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发挥网络平台作用,进行课内实践教学试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推行考试方法改革,鼓励申报”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考核;深化教学评价机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三、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出台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在学科专业、课堂内外、理论实践、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和显性隐性等方面推行课程思政的“思政十法”;重点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思政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全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全覆盖;对通识、专业和实践课程分类建设,专业课结合专业认证和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做到育人元素浸润式进专业、进课程、进教材,确保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