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一带一路”上的“技术驿站”

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

共创“一带一路”上的“技术驿站”

文:裴新平 图:吴祖伟发布时间:2023-08-10来源部门:宣传部

8月10日,在杭州亚运盛会即将到来之际,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举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校长Mirlan Chynybaev,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长陈光亭和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陈凯共同签署《中吉“鲁班工坊”合作备忘录》。浙江省教育厅总督学舒培冬,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钱天国等领导见证签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副校长李政辉主持。

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是落实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是元首级鲁班工坊项目。根据合作备忘录,四方将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同筹建鲁班工坊,合作开展电气、新能源、道路桥梁、铁道工程、机械、测绘、建筑等专业领域的学历和非学历人才培养,组织师生交流互访、科学研究合作、信息交流共享等活动。合作备忘录的签订,将推动我省高校深化“互学互鉴、共建共享”发展理念,以工坊筹建为纽带,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助力吉尔吉斯斯坦经济社会发展、青年技术技能提升,为中吉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鲁班工坊作为中国教育“走出去”的国家品牌,在为合作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解决就业、促进各国民心相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得到合作国的广泛认可和肯定。目前,我国已开展认定 27 个项目为鲁班工坊,覆盖亚、非、欧 25 个国家。

签约仪式举行之前,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中吉工作会议召开,与会人员围绕鲁班工坊项目的顺利推进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宗瓦指出,教育交流合作是中吉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中亚峰会在中国西安举办,中吉教育迎来重要合作机遇,推进鲁班工坊建设等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已列入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筹建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一要坚持高质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深入理解鲁班工坊的定位和内涵,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构建长效合作机制,探索工坊建设新形式,共鉴共享建设经验和成果,实现可持续、特色化发展。二要加强国际产教融合,赋能经济发展。吉鲁班工坊建设应以中吉产能技能需求及合作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解决企业本土化人才短缺问题,帮助合作国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技术升级、促进吉青年就业,实现互利共赢。三要促进双方院校国际化办学能力提升。双方院校应通过鲁班工坊筹建,推动专业和课程标准建设,促进师资能力提升和学生流动,优化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宗瓦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将吉鲁班工坊建设成为中吉教育交流合作的新亮点和新典范。

舒培冬指出,近年来,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具有良好基础。特别是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方面,浙江高校起步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全省30所高校在33个国家设立了39所丝路学院。在丝路学院培育的基础上,3个项目被认定为国家首批鲁班工坊,入选数量居全国第2位。此次签订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希望三所学校发挥优势,加强合作,克服困难,合力推进鲁班工坊的建设。舒培冬表示,浙江省教育厅将全力支持,做好服务,助力鲁班工坊早日落地。

Mirlan Chynybaev表示,吉尔吉斯斯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共同经济体,在两国元首近期会晤后,两国关系更上一层楼,共建鲁班工坊是两国之间紧密合作的新方向之一。他相信,在中吉两国政府的支持下,该项目将会成功实施,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将为吉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陈光亭在致辞中表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白俄罗斯等十余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学校将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浙江省教育厅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和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起,全力以赴、高效务实推进鲁班工坊建设,助力吉尔吉斯斯坦培养优秀适用人才。学校还将以筹建鲁班工坊为起点,推动更广泛的校际交流合作,为吉尔吉斯斯坦经济社会发展、中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为两国教育领域合作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Akylbek Chymyrov,机械工程学院主任Tashtanbai Sartov;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教与培训部主任何培;浙江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蓝晶晶;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人事处处长潘国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测绘与市政工程学院、国际处负责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交流中心负责人等参加。